“大多数人见我第一眼,都以为我是体育老师,其实,我是个教物理的。”潘星宇是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老师,早在他踏入大学时,就有了做一名裁判员的梦想,执裁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类运动会——全运会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12年努力,他终于站上全运会赛场。9月19日,执裁完全运会铁人三项比赛的潘星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全运会裁判界“另类”的非体育专业出生的裁判,讲述了他12年与众不同的追梦经历。

  01、不了运动员 就做一名裁判

  在刚刚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铁人三项决赛的裁判队伍中,潘星宇绝对是个“另类”,不但不是体育出身,还是个学校的物理老师。但这4天执裁,潘星宇在赛场上的专业表现,赢得了赛会和裁判组的高度评价。作为本次重庆唯一一位执裁全运会铁三的技术官员,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潘星宇用4个字概括:“热爱、执着”。潘星宇从小就爱好运动,尤其是篮球,但身高只有1.72米的他,先天条件,限制了他在篮球项目上的发展。但他从没有因此放弃过对运动的热爱。

  2008年奥运会,当开幕式的国歌响起,潘星宇看到了中国在组织体育赛事上的强大,这给了他瞬间灵感,“不能成为运动员,我可以做一名裁判啊,同样可以留在运动场上,为赛事服务。”18岁的他暗自在心里定了一个小目标,成为一名裁判。

  02、当2年体育学院“旁听生”考上裁判资格

  19岁踏入大学那天,他就开始到处找机会学习裁判资格所需的知识。由于他所在的学校校区没有体育专业。所以,在四川自贡读书的他找到另外一个校区的体育学院,经过联系,体育学院同意他旁听课程。体育学院距离潘星宇自己的校区有10多公里,每次乘车去旁听,都要1个多小时。这样的求学路,潘星宇来来回回就是2年。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学习,他常常在学完自己的专业后,晚上“开夜车”到凌晨1、2点,学习体育竞赛管理和篮球裁判的相关课程。但无论睡多晚,第二天早晨7点过,潘星宇就出操了,练习裁判手势和体能训练,保持运动状态。潘星宇这份热爱和执着,也打动了他的母亲,母亲一直在精神上和经济上支持他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2009年开始学习篮球裁判,2012年潘星宇参加了西部裁判员培训班,并顺利拿到结业证书。

  2015年长寿湖举办铁人三项比赛,无意间接触到铁人三项当地竞赛组织工作,但这偶然的接触却让他决定努力成为一名铁人三项技术官员(裁判员)。

  2018年5月,潘星宇顺利通过国际级铁人三项技术官员注册考试,成为铁人三项国际级裁判员。

  在这之后,他先后执裁了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及多次铁人三项世界杯、亚洲杯、全国比赛。今年,经过层层筛选,潘星宇成为全运会铁人三项决赛唯一一位入围的重庆籍裁判,也是本次全运会铁人三项比赛最年轻的两位90后裁判之一。而在这次比赛中,潘星宇的老本行机械专业,帮助他在执裁中能快速拆装自行车零部件,尤其为本次比赛安装、检查、操控车载摄像机提供了专业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了赛事。

  圆满完成比赛任务后,潘星宇说:“在全运会上,和很多来自全国的优秀裁判并肩作战,开阔了视野。希望自己将来,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体育赛事服务。”

  (转自央广网)

(编辑:徐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