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哈萨克斯坦U23亚锦赛后,国家铁人三项队在新任外教布雷特·萨顿的带领下,于7月25日前往瑞士圣莫里茨开启外训。

  圣莫里茨是世界众多高水平铁人三项运动员的常驻训练地,目前有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高水平铁人三项运动员驻训,其中不乏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其中就有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亚军Nicola Spirig(尼可拉•斯皮里格)。

  尼可拉•斯皮里格出生于1982年,自2006年开始跟随布雷特•萨顿教练训练,参加过5届奥运会,取得过辉煌战绩,世界铁联评价其为全世界最为成功的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之一。如今已年过40岁,是3个孩子的母亲,仍然保持着日常铁人三项训练。

  8月9日下午,在布雷特•萨顿教练的安排下,国家铁人三项队运动员与尼可拉•斯皮里格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跟随布雷特·萨顿训练17年的时间,尼可拉•斯皮里格和教练的感情颇深。布雷特·萨顿坦言,自己在决定担任中国铁人三项队主教练之前也征求过尼可拉·斯皮里格的意见,尼可拉•斯皮里格表示支持教练的决定,并乐意为中国铁人三项队提供帮助。

  对于尼可拉•斯皮里格,布雷特·萨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尼可拉是‘萨顿训练体系’下金字塔尖的运动员,她的刻苦训练是她成功的秘诀,而且至今仍在让她继续走向成功。” 布雷特·萨顿强调了他想传递给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员的信息,那就是尼可拉成功背后的努力训练、自律和奉献精神,“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我们能走多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努力付出了。”

  训练历程分享

  出生于瑞士的尼可拉•斯皮里格,首先欢迎中国铁人三项队到圣莫里茨进行训练,并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铁三训练历程、心路历程。

  “在跟随布雷特教练训练之前,我跟着父亲训练了15年。我的父亲是个很温和的教练,他从来不会逼着我如何训练。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想跟着布雷特教练训练,我听说他很严厉,每天训练8小时。后来我发现,跟随布雷特训练的运动员们表现都很优秀,所以2006年开始,我来到布雷特教练的训练营。最终让我认可的是,布雷特教练总是能给运动员说清楚,每堂训练课练什么、怎么练、为什么要这么练。”

  “一开始我跟你们一样是个新人,有些害怕,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后来优秀的队友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同场训练的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观察她们是如何训练的,学习、复制她们的做法,让我自然而然不断提升自己。现在,你们也拥有了同样的训练环境和机会。

  我在备战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当时,布雷特教练把其他世界顶级运动员的训练记录给我看,让我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我只要努力达到她们的训练水平就可以了。”

  尼可拉•斯皮里格还给大家带来了伦敦奥运会的金牌,分享了10年前的夺冠的喜悦,也希望能用这枚金牌激励大家。

  “我从多年的铁人三项训练中也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训练本身,还有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我也因此走遍了世界、开阔了眼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生活的知识、人生的道理,这些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我希望你们在努力训练之余,也能多与其他运动员交流,看看美丽的风景,享受生活。”

  互动交流

  和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面对面交流,是非常难得的学习的机会,中国铁人三项队运动员就训练、参赛等问题,和尼可拉•斯皮里格进行了交流。

  Q 贾慧雯

  当你面对枯燥的训练时,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A 尼可拉

  在一些高强度课的训练中,我们总是要专注于训练,如何掌握快、慢,如何把握好节奏,有时还会练习比赛过程中的战术安排,这样的训练过程并不枯燥。但那些长距离、低强度的训练课确实会比较枯燥,对于这种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听听音乐,以及跟队友一起训练,都会有所帮助。

  A 布雷特

  在跑步训练的时候,我赞同大家听音乐,但要选择节奏比较明快的音乐。在这里,自行车训练时不适合听音乐,因为你们还不熟悉这里的道路环境。

  Q 韦 雯

  当我们骑上坡的时候,布雷特教练认为我们的踏频太快,那多少才是合适的呢?

  A 布雷特

  你们可以观察尼可拉、朱莉,以及其他运动员爬坡时的踏频,30年来,我训练的队员的骑行水平是世界顶尖的。我不想给出具体的数据指标,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座的运动员,如果能把踏频降下来,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训练,40公里骑行的时间至少可以提高1分钟。

  当然,在自行车训练上,我们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首先我们要适应这里的道路环境,然后我们会在踏频上进行调整等。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所有队员都要努力提高骑行水平。这不仅仅关乎自行车赛段,如果自行车赛段消耗过大,对跑步的影响很大。尼可拉在这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她可以自行车骑得很快的前提下,跑步赛段不受影响;有些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后,双腿已经不听使唤了。

  很多人都想着为跑步节省着用腿,但如果游泳和自行车能力不够,自然也就没有“腿”来跑步。如果我们的自行车能力很强,跟上了大集团,那几乎不需要在骑行上有多少消耗。尼可拉就是这样,自行车下来以后,她会在跑步赛段打败所有对手。

  Q 林鑫瑜

  有时候在训练中会遇到困难、低谷,心情低落、受到挫折,这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A 尼可拉

  我总是想着我的目标。当我遇到“坏日子”的时候,我会思考,我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把每一天都做到最好,这样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也许这种时候我没法完成当天教练给我的训练指标,但我仍然可以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当遇到“坏日子”的时候,跟队友一起训练也会很有帮助。因为在一个队伍里,你必须准时到场,你可以跟随队友训练,比自己一个人要容易得多。

  布雷特教练告诉我们,如何处理好“坏日子”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坏日子”的磨练,才是让你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大部分运动员都能轻松面对“好日子”,但只有一小部分运动员能够把“坏日子”也处理好。

  A 布雷特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一点是尼可拉最大的优势,她能够将“坏日子”变成“好日子”。我还记得,在奥运会之前365天,我和尼可拉进行了一次谈话。我们说到,我们会有很多“好日子”,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为“坏日子”做好准备,即便奥运会当天是“最坏的日子”,我们仍然要站到领奖台上,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Q 范俊杰

  欧洲、日本运动员的腰臀比是成正比的,而中国运动员腰较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腰部力量比较弱?

  A 布雷特

  我想说明的是,范俊杰和陈綮的身体条件都是很好的,你们不需要担心。如果能把你们的“头脑”(译者注:应指认知、精神、意志)变得跟你们的身体同样优秀,那你们会变得很强大。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请你们到这里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员。你们可以看到智利运动员芭芭拉,她身材矮小,只有45公斤,已经参加了4届奥运会。

  我可以告诉各位运动员,你们的身体条件都很好,你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Q 陈 綮

  参加重大比赛时,如何缓解紧张情绪?

  A 尼可拉

  当我年轻的时候,比赛前一周我就开始紧张了。过于紧张不好,会消耗身体能量;但适当的紧张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调动自己并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我们要做的是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当面对重大比赛特别是奥运会时,通常运动员会过于紧张,4年一届、全国人民的关注,这些都会带来巨大的压力。我自己有时会在卫生间坐着,因为这是能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地方,然后我对自己说,你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我给自己的要求,也是别人应该期待我做到的。然后我会专注于比赛,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紧张情绪。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我非常非常紧张。当我参加技术会的时候,我发现周围都是平时一起比赛的人,比赛距离也是一样的,好像跟其他比赛也没多大区别,紧张情绪就缓解了不少。

  A 布雷特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团队最重要的文化,就是在平时的每一天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形成这样的习惯后,就能在最重要的比赛日也做到最好。我们有句格言,叫做“JAR-Just Another Race”(不过是另一场比赛)。我们要求平时的每一天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是99%也不可接受。这样的心态养成后,等你真正遇到大赛时,你会感觉到这不过就像平时的一天而已,这会帮助你卸下很多压力。

  还有一点跟其他团队不一样的是,我们在临赛前仍会进行适当的训练活动,这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如果你坐在那什么都不做,反而紧张情绪会像乌云一样笼罩着你。尼可拉在赢得奥运会金牌的当天早上4点还进行了训练。尼可拉有一次参加伦敦奥运会资格赛,赛前2天变得很紧张,甚至有些怒气,后来比赛当天早上我还给她安排了30个200米的跑步训练(比赛下午开始)。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因为我觉得她变得过于紧张了。

  我看到很多运动员,赛前12个月训练得都很好,但比赛前最后一周却被紧张情绪打败了。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把训练当成工作——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既然是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好紧张的了。

  期待

  在瑞士开启外训两周多的时间,布雷特充分肯定了中国铁人三项队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训练表现,并对改变中国铁三的现状非常有信心。

  “我们来这里是跟11个国家的高水平运动员同场训练,看他们是如何努力训练的,看他们处在什么样的水平。我最想说的是,中国运动员与捷克、瑞士、英国、巴西的运动员没有什么不同,每名运动员都有机会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座谈交流时,尼可拉•斯皮里格表示在本赛季结束后,她将准备结束她的运动生涯,但在退役后,她会继续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中国铁人三项队进行训练。

  外训的中国铁人三项队,正在外教布雷特·萨顿的引领下,快速融入世界铁三发展的大家庭。中国铁三,未来可期!

(编辑:邱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