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去翻了下上次我的名字出现在这里还是19年韩国亚锦赛。

  两年疫情恍如隔世,体育世界仿佛按下暂停键,而周遭事物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也许是我们热爱铁三的心。

  我,刘芊箬,90后。大家知道我应该是另一个名字,青蛙。

  2015年底,我了解到铁人三项,那时还没有什么铁人三项俱乐部,而拖家带口俱乐部作为我在百度上找到的唯一的西南的俱乐部,舵主友好地“收留”了我,那时我的状态是…(如图图片图片)

  就这样我的铁三之路开始了,俱乐部里有一群“佛系”铁友,大家一起骑车、跑步、选装备,而我也在这里开始了我的游泳学习。

  2016年5月参加了自己的第一场铁人三项赛,成都金堂铁人三项比赛。当年的完赛成绩是3小时12分钟。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我左参加个跑团训练,右和大家一起踏青骑游,把自己的训练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工作上有个留学的机会。就这样我“私心”选择了全世界体育学科排名第一的英国拉夫堡大学。

  就这样我带着自行车踏上了英国求学的路。

  而到英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学校的铁人三项俱乐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科学训练,第一次看到人家的训练体系,第一次参加海外团训,第一次参加了Ironman70.3的比赛。我是那场比赛中唯一一个中国女生,我的成绩在年龄组里是倒数。

  看到身体素质和成绩都不如人的自己,我竟然没有灰心,反而回到学校主动联系了学校俱乐部的教练,告诉她,我想出成绩,什么成绩不知道,就是想要更快。

  很快我发现国外的训练体系和方法并不适合我,练两个月就要休息一个月做康复,加上马上学成回国,我选择求助了正想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大家的巴斯(李鹏程)。就这样我在回国的Ironman70.3厦门比赛中,以比上一场快100分钟的成绩获得了年龄组第四。

  之后靠着巴斯大王的推荐,我师从罗誉寅教练,就这样好像我的铁三之路顺风顺水。

  2019年开始,我开始成为领奖台上的常客。之后中铁协关于组队参加2019年韩国铁人三项亚洲锦标赛分龄组比赛的通知,让我更是想要在全国乃至亚洲的舞台上证明自己,那场2019年在河南睢县的比赛我作为分龄组队员拿到全场第四名,年龄组第一名的时候,我知道之前的一切训练都没有白费。

  而我也成功和其他9名选手一起,组成了首支中国业余铁人三项队,去了韩国参加亚锦赛。而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国参赛的我也算是不负众望获得了年龄组亚军。







  但是比赛中的表现比起其他选手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那时我暗下决心要继续努力。回国后我依旧日复一日的训练,参加Ironman70.3尼斯世锦赛

  Ironman70.3西安站比赛更是让我以包括pro组的全场第五,分龄组全场第一的身份拿到了心心念的Ironman Kona世锦赛的资格。

  而就在此时,世界好像暂停了,全球开始蔓延的疫情使得我们只有少之又少的参赛机会,每一次可以站到出发线的机会都变得弥足珍贵。陕西汉中2020铁人三项赛是那一年我参加的唯一场中铁协比赛。

  但是无论是从和pro的交流,还是参加训练营都让大家相聚,一起训练等待比赛的恢复。

  2021年,我的Big Year。遇到了一个同样喜欢铁三的男孩子,在这年,我们结婚,一起参加了荣昌比赛,并且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在教练和医生的指导下,直到生产前的三周我才停止训练。

  在俱乐部各位铁友的劝说下,在医生的评估后,我在产后六周开始了我的恢复训练。那一刻开始,我才全面体验到坚持这项运动的各位有多么不易。每天喂奶、哄娃,还有一堆工作要做,时间管理成了每天睡觉前的重头戏,我笑着说自己成为了24小时待机的机器。而最难的,是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让曾经简简单单的穿鞋跑步也成为了奢侈。

  42天恢复骑车,60天恢复游泳,还有直到今天还没有恢复的跑步训练,让我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站在铁三比赛的出发线前,但是我深知这一切都会到来,就像冬天过后花依旧会盛开。

  那就让我静静训练,等待那一刻的到来,也更期待在赛场上见到久违了的各位朋友。

(编辑:徐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