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人三项的过往里,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王丹。她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出战奥运会的“女铁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她以2小时08分49秒获得了第32名,这是中国铁人三项至今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2013年,褪下战袍的王丹成为一名铁人三项教练员。

  从台前走到幕后,从披挂上阵到传道授业。如今在辽宁担当队伍主教练的王丹仍在一天天坚持着,付出着,像她当运动员时那样,甚至比那时更投入。她想将真正的铁人精神传递给新一批的队员。她的目标也很明确——为中国铁人三项在亚运会乃至奥运会上的突破贡献自己的力量。

  01、悉尼的荣誉已成过往 低调且谦虚

  时间回拨到2000年的悉尼,铁人三项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这个项目在当时的中国算“小众”“冷门”。1989年铁人三项才被原国家体委列为在全国正式开展的运动项目,凭十余年的积淀和发展,想在奥运会上像梦之队那般创造耀眼的好成绩,有点难。因此,参与、突破便是中国铁人最初的梦想。

  那时,中国铁人三项国家队也处在探索阶段。1996年队伍成立,仅有20余名队员在北京昌平或云南呈贡集中训练。那一年,16岁初出茅庐的王丹凭借在世青赛上拿到的第12名,以及亚洲杯、亚锦赛上斩获的冠军从八一队跳到了国家队,并成为队伍中着重培养的一支“潜力股”。

  通向悉尼的路,艰辛而痛苦。那时国家队队伍配置受条件限制远不如当下,没有专业的队医、营养师和体能教练的保障。当时的教练和队员都处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因为这条路,没有人有经验,没有人知道该怎么走会避免弯路。王丹非常幸运,成为了创造历史的人。2000年,不足20岁的她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出战的铁人三项运动员,2小时08分49秒,王丹在悉尼奥运会拿到了第32名。

  提起过往,王丹很低调,也很谦虚,“我觉得没什么可骄傲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倒是感觉,在悉尼奥运会上的表现不算是自己的最佳状态。本来还可以更好的。”如果能更好地跟教练沟通,科学把握训练周期,调试状态,王丹觉得自己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1994年进入八一体工队,用王丹的话说,“前十年太顺利了,没有任何挫折”。可随后的故事,谁都没预料到,竟如此曲折、痛苦。父母先后去世,还遭遇了生活的不顺,让年过而立的王丹体会到人生的残酷和命运的无情。

  2013年,王丹选择退役。那时,辽宁还没有铁人三项队,所以王丹做了几年现代五项的教练。直到2017年,随着辽宁铁人三项队伍的组建,她成为队伍的主教练。这期间,王丹和同是国家队队友的邢正结为夫妻,他们是一对“铁人夫妇”。婚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02、转行教练 用“能力”征服队员

  执掌教鞭,王丹不想混日子,要干就干出点名堂。带着95后,甚至00后的17位队员,王丹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我当运动员时最大的痛苦就是练了半天,比赛还没比出自己的状态,不知道怎么就输了”王丹回忆道。于是,她不想让自己的队员辛苦训练却一无所获,她不想让这些新时期、新环境下的铁人们经历自己那时的痛苦。

  在王丹看来,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缺乏斗志。“那时妈妈就常跟我讲,不管干什么要争口气,干什么都要争第一、争冠军,这种心态也造就了我的性格。所以我的运动员也是,必须去争冠军、争第一,你可以拿不到,但你不能不努力。现在的运动员跟我们那时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缺少斗志。”王丹说。

  尽管跟队员年龄上有代沟,但王丹该严厉严厉,该交心交心,严慈并施。生活中,像妈妈一样关心队员;训练中,像严师一样训练队员。“我常常跟我的队员讲,你要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了,要始终有使命感,如果完全没有目标,没有动力,那还不如不练。”她说道。

  王丹对队员不仅言语上教导,更重要的是帮他们落实到行动中。“我会帮他们树立目标,每周目标,每月目标。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通过训练提升实力,通过比赛找寻差距,注重过程,轻化结果。”王丹讲述着自己的执教理念。

  王丹说:“我的队员为什么服我?因为每一个阶段我都能给他们讲出一二三,你练到什么程度,能拿什么成绩都在我预料之中。”王丹以“能力”服人,征服了队员,给自己的教练生涯打开了一扇窗。

  做了三年多省队主教练,王丹感悟很多,她说:“我经历了太多太多了。现在我才体会得到,没有什么可以把我打倒了。我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动力,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追求。”对王丹而言,她还有雄心壮志:“在未来的铁人三项赛场上,一定要让我们的队员在亚运会、奥运会的舞台上争光夺彩。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么定的目标。如果我想都不敢想,那运动员肯定更没戏。”

  在曾经的“亚洲第一女铁人”王丹眼里,中国铁人三项想改写自己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最好名次,想争取更大的突破,要努力做到三点。

  第一要专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改善专业教练的生存环境,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执教空间,提升教练专业水平,才能让运动员进步更快。

  第二要狠。没点魄力和决心,总觉得自己现在在国内已经不错了,这样的想法千万不能有。

  第三要有自我意识。运动员要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教练一道,合理分析、科学规划好未来几年职业生涯的参赛计划,实现目标以及具体的实行方案。

  03、期待女儿走职业之路 期待中国铁三未来更好

  时代掀开新的篇章。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王丹也是中国铁人三项过去30年发展的重要经历者和见证者。

  “从1994年开始训练至今,我见证了中国铁人三项26年的发展历程。身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为中国铁人三项的每一步感到自豪。随着大众水平的提升,参与铁人三项运动的基数在上升,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发掘更多有潜力的后辈力量,来充实我们的队伍,扩大我们的人才储备。”王丹如此说道。

  而对近些年来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的改革,王丹非常赞同。她说:“这些年,铁协会一直在寻求改革,突破自我,有很多的措施和举动都在证明着协会的进步和发展,期待在未来能引入更多的铁人三项特色赛事活动,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更好满足大众健康生活的需要,引领世界铁人三项发展潮流。”

  除了教练的身份之外,王丹还是一位妈妈。如今,6岁的女儿展现出超出同龄孩子的运动天赋,“她现在骑车、轮滑都在玩,运动能力还可以。我和爱人期待未来她不仅喜欢铁三,更能走职业这条路。”她欣慰地说道。

  因为妈妈的身份,所以王丹也更关心铁人三项这个极有魅力的运动项目如何俘获更多孩子们的心,她说道:“我们80后的人从小会骑车,我最开始接触的一些小运动员,都是进队后才开始学骑车。现在的家长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总怕孩子磕着碰着。协会未来可以在办赛上,考虑超小年龄组别的设置,让更多孩子们从小参与进来,从小铁人开始培养。利用孩子们的假期,设立冬令营、夏令营等特色活动,这样中国的铁人三项才能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才能越来越好。”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期待中国铁人三项在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王丹的愿望,也是每一个关心中国铁三的人的愿望。

(编辑:徐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