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技引导走国际化模式 铁人三项队看齐日本
华奥星空讯 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消息,广州亚运会上男子铁人三项比赛,日本选手绝对优势包揽冠亚军。中国选手姜智航和孙立伟位于第9和第10名。在亚洲范围内,日本女队在铁人三项上更是堪称霸主,2008年在广州举行的第17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上,日本选手上田蓝、庭田清美、井出树里包揽了前三名。在去年的新加坡青奥会上,赛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就产生在女子铁人三项上,而夺得金牌的也是日本选手佐藤友香。随着日本铁人三项的强势崛起,在给中国铁人三项运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让处于徘徊中的中国铁人有了最现实的赶超目标,即缩小差距,看齐日本,冲出亚洲。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达成共识,尤其要重视发挥科技在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走国际化训练模式,借鉴、吸收、整合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加强梯队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据了解,日本人认为“铁人三项”最能体现民族精神。日本目前日本大约有30万人参加铁人三项运动,每年大约举办200次比赛,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也就顺理成章。日本男、女铁人三项的崛起不是偶然的,他们的体育科研加大了对铁人三项训练规律的研究,投入资金也相当大,所以才有了这些年运动成绩大面积提升。“前几年是蓄势待发,广州是厚积薄发,如果我们再不寻求突破与提升,亚洲就有一个日本领先我们,我们中国铁人三项在亚洲也将沦为二流队伍。”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铁人三项部副主任、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副秘书长陈笑然说。
在备战广州亚运会期间,铁人三项国家集训队配备了一名科研人员,能长期在队伍中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只能顾及到一个组的科研攻关。驻队人员每周都能结合运动员训练前、后及日常的身体机能指标,分析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由于知识结构及信息量索取的不一致,科研人员在和教练员沟通上有些时候不能一起深入探讨、钻研项目的训练规律,仅停留在一些身体机能指标的测试和分析上,没能拿出真正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一定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在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科技力量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铁人三项运动的发展。
对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计划将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全运会、水上运动会、全国锦标赛等国内重大赛事的作用,在设项、记分办法、排名办法以及青年运动员的选拔等方面进行积极创新和改革,在科学选材、后备人才梯队的构建、提高训练效益和成材率等方面进行引导,调动省市地方队的积极性,促进有关各省市组建铁人三项专业运动队,从而扩大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积极与国际铁联、世界高水平的协会联系,在经费上联合省市地方组织,选派有潜质的后备运动员到国外长期训练,争取开辟“第二战线”,为今后我国铁人三项走国际化训练之路积累初步的经验。(于红立)
(编辑: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