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人三项世界杯赛观后:我们学到了什么?
2005年傲胜北京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结束后,受到了包括国际铁人三项联盟主席麦克唐纳和参赛运动员的好评,比赛的场地线路、赛事组织和接待安保等方面,都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旨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演练的目的来看,本次比赛称得上是成功的。
铁人三项是奥运会大家庭最年轻的成员,许多中国人甚至记者对它的了解都是从电视上,更甭说举办世界杯这样全年只有16站的高水平比赛了。由于种种原因,原计划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杯铁人三项赛流产,直到今年5月国际铁人三项联盟主席经过考察后才下定决心在北京举办。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高手都莅临,不仅为赛事添彩,更让水平还比较落后的中国运动员有了充分的学习机会。
鉴于中国是东道主,国际铁人三项联盟破例允许我们男女各6名选手参加,通过同场竞技找到差距,同时我们的教练也获得了观摩学习世界铁人三项强国教练先进训练方法的难得机会。
从比赛情况看,中国男选手虽然大都完成了比赛,但男子最好名次第48名的杨胜成绩是1小时58分21秒,其他5名中国选手的成绩都在2小时41秒以上,其中杨胜的游泳成绩与冠军相差了两分多钟,10公里跑慢了近4分钟,说明我们与国外一流儿高手的差距还是较大的。
相比之下,女子更好一些,今年的亚洲冠军王虹霓和队友邢琳获得了第30和第31名,但却输给了3名日本选手,难怪王虹霓赛后对自己的成绩不甚满意。这固然有刚参加完十运会比赛状态高峰已过体力尚未完全恢复有关,但日本选手也是在一个星期前刚参加完在本土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也有相同的问题,说明中国选手连续征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场地熟悉,应该在某些弱项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本次赛事的组织工作得到了国际铁人三项联盟官员和外国参赛选手的一致称赞。铁联技术部主任莱斯利说,这次比赛非常成功,比赛线路安排很好,难度适中,只需要在比赛的起终点设置和观众区等几个地方做一些小改动,就完全可以达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准。另外,赛会的安全工作到位,饭店、服务都非常好。
不过,从赛事的组织角度看,由于国际铁人三项联盟几乎包办了所有赛事组织和管理等技术环节和工作,甚至包括主会场的运动员介绍、颁奖等都是由讲英语的老外把持,使我们未能获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很好的直接锻炼机会。
另外,由于没有电视转播,记者无法了解比赛的进程和变化,而赛事的组织者和国际铁人三项联盟也未能给采访的记者提供一些运动员的基本背景材料,加上没有经验,赛事的新闻中心没有与竞赛部门的电脑联网,以至在宣传报道上没有更多的新闻素材,不利于扩大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影响,而记者也不能在第一时间查询到比赛的成绩和相关资料。这些都值得我们总结,争取在2006年的北京世界杯铁人三项赛上得到改进。 本报记者 杜文杰
(编辑:裴超)